规章制度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发布日期:2023-04-17 18:21:57 浏览次数:230

一、备课制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基础环节。每个教师必须认真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深入、充分地备好每一堂课。为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备课要求。

一)备课的形式

备课分集体课备课和个人备课两种。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初备——集体备课——个人再备,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基础和前提,集体备课是个人备课的补充和完善。

二)备课内容

   课程纲要编写、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

三)个人备课要求

1、明确、具体、适切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明确“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在深入解读课程标准、熟悉教材、掌握学情的基础上科学准确地对教学目标进行叙写。目标体现教学过程的引导。基于课程标准分解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目标的基本表达结构为:“内容+程度+条件”。

2、设计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任务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用新情景和新材料设计考核与评价题目设计评价任务。通过评价任务了解学生究竟是否达成目标,达成的程度又如何;通过衡量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从而确定课堂效率高低。

3、以任务驱动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或操作任务(激发兴趣),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有针对性、引导性、层次性的问题(任务驱动),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知识与生活的关联(结构化)。教师备课中的首要工作是将学习内容统整在任务中,用大任务囊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把一个环节、一个单元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力点统整在一件事情或一个任务中。

4、增强课型意识,特别是复习课

通过回顾梳理、归纳整合知识点,给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要点体系,让学生得到提升,切忌教师一讲到底,上成新授课。

四)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是为了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提高效益,也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集体备课必须以教师个人的独立备课为基础,不能一人备课大家用。

3、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四有”、“五议”、“六统一”。

“三定”:定地点——各备课组要有独立的集体备课地点;定时间——集体教研每周不少于3小时;定人员——备课组全体成员都要参加。

“四有”:有计划——集体备课活动前备课组长要拟定好当次活动的主题;有主讲——每次集体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有讨论——每次活动,所有教师都要参与讨论;有补救——对上一次活动任务落实不到位的,要提出补救措施。

“五议”: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议课后的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教改信息。

“六统一”:统一进度——备课组内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标——统一每节课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每节课教学重难点;统一主要问题——课堂上提问的主要问题备课组内一致;统一作业——同一备课组学生作业选题基本一致;统一测试——同一年级单元测试等统一。

五)备课管理

1集体备课:各学科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及时开展,并做好详实的记录。

2教师个人备课统一使用备课本。备课要书写工整、整洁、规范,不要留白。

3、讲评试卷,必须有质量分析可作为备课一次,半学期不能超过3次(初三下学期除外)。

4、备课次数:根据各年级以及各学科实际课时,规定各学科每周备课次数:语数英各4次,理化各3次,政史地生各2次,音体美各1次。

六)备课检查办法

1、备课作为教学常规重要一项,检查结果记入教师绩效考核中,满分为3分。

2、每学期有校委会成员集中检查2次,教导处平时抽查督促。

3、备课次数每少一节扣0.1分,没按备课要求备课的酌情扣0.05-0.1分。

另外,备课还应做到以下点:

1.教案必须由教师本人独立思考和设计,不能照抄教参,也不能照抄别人的教案。所有任课教师都要认真写教案,做到常备常新,精益求精。

2.课型不同(如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讲评课等),教案的写法可以不同,但教案中都要体现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各个基本环节。作业讲评课的教案必须有典型错误及分析、正确思路及解题要点等项内容。

3.教案的书写要工整、清楚、图表要用制图工具描画,整个教案要做到科学严谨、层次分明。

备课重在为上课做准备,教师要努力做到备教学评一致。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撰写教案,禁止抄袭现成教案或课件,杜绝不认真备课上课、不备课上课的现象。

 

二、上课制度

为了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确保按计划上足课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良好师表形象。特制订以下上课管理制度:

1提前5分钟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教材、备课、教具的到位,衣着穿戴的规范大方,最佳情绪和心理状态的调节。

2上课铃响前2分钟教师到教室候课,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提早下课,不得随意拖堂。

3、课堂教学要以系列化问题替代传统的讲解分析解释,借主题式活动创设体验场景与探究情境。以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学习,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而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要体现目标导引、任务驱动、情境创设、评价引领四个环节,积极提倡“师友互助”打造高效课堂。

4、每堂课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充分,要按正常的教学计划和适当的教学进度上课,不得随意改变教学内容或科目,要确保按期完成教学任务。

5、课堂用语规范化,师生用语一定要用普通话,教师语言要生动易懂,能充分表达内容,教态亲切自然。正确使用汉字简化方案,板书工整、规范。

6、课堂上,教师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营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做到:

1)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

2)关爱、尊重学生,不得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态度温和,不得动辄大喊大叫,训斥学生。

5)注重学生普通话的使用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7、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均要堪为学生表率,不得说与课堂无关的话、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要做到:

1)课堂上不得使用通讯工具。

2)不得课前酗酒,不得在课堂上抽烟、打瞌睡,不得坐着或靠在学生的课桌上讲课。

3)不得散布消极、庸俗、不健康甚至反动的言语。

8、对于不在本班教室的上课要求:(如体育、音乐、电脑课等)

1)任课教师必须提前组织所有学生有序地进入上课地点,确保准时上课。

2)上课期间,教师必须始终将学生置于自己的监管之下,确保任何学生都不得离开上课地点。

9教师上课的管理责任:如因教师上课迟到或者提前脱堂,以及教师言语的言行过激、管理不善造成课堂纪律涣散,使学生身心受到伤害,教师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10通过带班领导查课方式检查课堂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状况,做好记录。

 

三、听课、评课制度

听评讲课是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了解和掌握教学工作基本情况的重要方式。通过听课和评课,可以有力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促进听课、评课的科学化、规范化,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特制定听课评课制度。

一)听课工作制度

1、听课数量

领导干部深入教学,每学期校长、副校长听课不少于20节;其他处室负责人听课不少于12节;任课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

2、听课类型

1)公开课听课:教导处把听课安排提前通知学校每一位教师。

2)自由听课:教师自由组织的听课,一般是几个教师上课前打声招呼,直接进入课堂听课。

3、听课要求

1)听课前应了解执教老师的教学内容,带着问题做好听课前的准备。

2)听课教师按时进入教室,坐在后排听课,听课过程不评论,听课中途不离场。

3)听课过程要有记录:标明日期、授课人、班级、课题;有重点地记录下教学过程;撰写教学建议和总体评价意见。

4)班主任尽可能多听本班课,以全面了解班级学生学习情况;任课老师以本学科为主,鼓励跨学科听课,借鉴其他学科教师的长处。

5)听课后要及时与执教老师交换意见。

二)评课工作制度

1、评课要求

1)评教学理念:依据课堂教学过程与二期课改理念,评议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2)评教材处理:评议教材体系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容量是否妥当等。

3)评教法运用: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教法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评学法指导:评议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情况。

5)评教学过程:评议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等。

6)评教学效果:评议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的形成程度、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三)检查与考核

1教师听课由学科包靠领导做好记录;教师听评课结束要在学科课堂评标准后为听课教师打分,作为教师上课质量的评价,结果及时交教导处汇总。学期结束由教导处安排专人检查教师校内外听课数量、听课记录等情况。

2听课、评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项目之一,列入学期教师绩效考核中。

 

四、学生辅导制度

在一个班级当中,相对存在着好、中、差各类学生,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走出一条转化后进生的希望之路,是每一位教师倾力追求的目标,也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必须努力实践与研究,务必取得显著的成效。

1学期初,在广泛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从他们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方法和辅导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分析,任课教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辅导计划,建立学困生档案。

2、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要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同时,要有一定时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知识辅导,如“提问、板演、操作、作业”等。

3、重视环境的作用和集体的力量,精心设计营造后进生转化氛围,汇聚集体力量,调动班集体的积极性,尤其是利用其他学生的影响力去转化后进生,开展“师友互助”的活动,以达到良性互助,共同收益。

4、设计“弹性作业”,允许优差生有所选择。课堂训练中,要注意对后进生进行辅导点拨,课后作业要关心他们的完成情况,利用每节候课时间检查学困生作业,并对他们进行当面辅导。

5辅导要耐心细致,不讽刺、挖苦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长处,准确指出学生的不足。面向全体学生,不搞远近亲疏。

6教师要不定时地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家访(电话、微信沟通),请家长反映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由任课教师提出需请家长协助辅导的内容,研究辅导方法等,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作业管理制度

作业是检测教师教与学生学习效果的中介,是师生交流的工具,是教师常规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加强质量管理,规范对学生作业的管理,根据市县有关作业布置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作业布置

1作业布置应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确定具体作业形式和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形式多样,启发思考,做到少而精,切忌多而滥,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作业分为课内和课外,口头和书面、实践操作等。

2教师在布置作业前一般先将作业做一遍,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作业布置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布置分层作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选择作业,为不同的学生的学习创设不同的作业空间。

3、严格控制作业量,学生作业一定要适量适度,能在课堂上完成的绝不留到课下。课外作业要注意学科协调,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平时不布置家庭作业,周末各科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5小时。

4、严禁教师将书写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二)作业书写

1、教师应该根据作业的特点规定相应的书写格式,作业书写应该强调格式规范,书写整洁。教师和学校要把作业书写工整美观情况,作为优秀作业评选的底线指标。

2、班级每学期举办一次优秀作业展示,发挥学生之间作业的传帮带作用。

三)作业批改

1、书面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进行讲评订正。普遍问题集体讲,个别的要面批面改。各任课教师及时填好批改记录,记录要具体准确。

2、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一般采用“等级、分数与激励性语言”相结合的形式。教师在等级、分数评价等基础上,推行有改进建议的作业评语,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发挥作业评价对学生的指导与激励作用。

3、严禁学生批阅或其他非科任教师批阅。

4、学生作业马虎潦草或不及时完成者,要加强教育、指导。对认真完成作业或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对书写工整、字体美观的作业予以表扬。对错误率高或书写不认真的要及时个别辅导。

5、作文的批改要有眉批、尾批,对习作中优美语句用“~ ~ ~ ”标出,批改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在批改中既有对学生习作格式、语言等方面的评价,也有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鼓励性评价。

四)作业形式

一是交作业本,作为课堂练习检测或家庭作业使用;

二是交作业卡,作为课堂练习检测或家庭作业使用。

五)作业检查

1作业作为教学常规重要一项,记入教职工绩效考核。

2作业每学期集中检查2次,检查结果记入教师量化考核。教处平时抽查。交作业时,教处随机公布所教班级(2个以上班级只教1个班)。不按要求,视为无效作业。

3、作业次数每少1次扣0.1分。作业布置但未批改,不计作业次数并再扣0.1分。机械照抄性作业每次扣0.1分。作业布置欠科学,没有巩固价值的(如:作业批改中全部为“√”者)扣0.1分。